【正能量】從事嚴重智障人士工作33年 羅啟康春風化雨不問回報

休閒消費

發布時間: 2023/09/28 15:11

最後更新: 2023/09/29 11:34

分享:

分享:

羅啟康坦言,中心經營最大困難是財政,常要為申請不同基金擬建議書。「我的工作是不斷嘗試、不怕艱難,試得多可能會有收穫;完全不嘗試,肯定無所獲。」(黃建輝攝) 

照顧嚴重智障人士不容易,本港有調查研究指出,大部分照顧者的照顧時數超長,又欠缺支援,想有Me Time輕鬆透一口氣也像奢侈。

靈實恩光成長中心總監羅啟康,專注奉獻在特殊教育上,他不只有「打好呢份工」的熱誠,更常有跳出框框思維,絞盡腦汁想出好玩有意義的活動予照顧者,讓他們知道在漫長又崎嶇的照顧路上,身旁有人打氣支持。

羅啟康中學畢業後,在香港樹仁大學修讀輔導及心理學系,在學時一次實習,影響了他的人生路向。他派到愛群道浸信會的輔導中心做學生輔導,除中心日常工作,也要負責青少年中心輔導工作。有一個約10歲小五生每天風雨不改到中心,但加減乘除都不曉,他心感奇怪,了解後原來小朋友的家人不大理會他,社交能力不強,孤零零沒朋友作伴。

最新影片推介

「我當時不大理解他是有智障抑或讀寫障礙之類,預計得到小朋友未來會好崎嶇,他的學業、將來的工作、生活、訓練等都無人關心。」羅啟康很想幫他一把,可惜實習時間僅一個多月。

那時羅啟康臨近畢業,想到未來路向,打開報章的求職欄見特殊學校招聘老師,想加入其中幫助智障小朋友,於是去信申請獲明愛賽馬會樂仁學校接見,順利獲一紙聘書。

謙卑立心做好這份工

校內都是嚴重智障學生,初入職場小伙子雄心壯志,心想怎會應付不到,但上任後赫然發覺自己甚麼都不懂,班中僅8個學生,他們的能力(飲食、上洗手間、步行)、行為、情緒各有不同,有些需要坐輪椅。「在照顧上我要謙卑下來,重新認識每個學生,了解他們需要提供適當訓練,決意做好這份工。」

學員參與音樂治療。(被訪者提供)

嚴重智障都有不同程度,有嚴重智障加上失明或失聰,有嚴重智障加自閉症,要逐一認識都要花好多時間和精力。羅啟康說,每一個同學都要度身訂做他們的IEP(個別學習計劃)來準備教案。

「如日常治理上學自行飲食、學飲水的吸啜能力、練習咀嚼能力……我要知道每一個學生的病歷、個性,雖然他們是嚴重智障,都有他們的喜好,有愛好音樂也有懼怕聲音,也有特別愛車,見到校巴到來會開心,也有是頭四圍擰,難長時間集中精神……我們要視乎小朋友的需要,能力如何來作出相應訓練。」他說。

「百搭」通才老師

他形容教智障學生的老師,就等於百搭,不會教授中英數等學科,傳授的是生活化訓練,他常笑說:訓練學生行行企企、食飯幾味是目標。

「行路、吃東西、上洗手間等自理能力,是學生升上成人中心的必定技能。這些中心只收5%坐輪椅的,不能上廁所、不能自行進食,只能去一些深度護理照顧的院舍了。我不是要他們『升呢』好叻,起碼不用依賴他人扶抱上廁所或用紙尿片,父母已經省下不少錢,不用扶抱也減輕父母勞損的負擔。」

羅啟康在明愛賽馬會樂仁學校度過了7年半,後來轉到靈實恩光當上校長,一做晃眼過了26年。

這些年來,他難忘的事情多的是,像有些學生讀了幾年就離世,最叫他難過沉痛。「我們曾做過一個統計,10間嚴重智障學校在3年間,有53個學生過世,一間學校約80、90個學生,計起來,3年內死了半間學校的學生,其實好恐怖。從這數字反映,小朋友好弱,不用心去照顧,出現肺炎或一些併發症,隨時可致命。」

早陣子他出席了一個學生的喪禮,暑假期間學生出現抽筋,入院3天便離世,父母沒心理準備,打擊之沉重可想而知。

減低機能退化

嚴重智障人士壽命一般較短,但隨著醫學昌明,活至五、六十歲也大不乏人,因此生活質素也要提升。

「給予他們多些活動和訓練,包括物理治療、職業治療,這些機能訓練,能保持不會太快退化。他們的病況不會復元,但訓練能維持他們長時間在一個健康狀態。」如他們不常拉筋和做手托,會一直退化,手攣縮了才做「放筋」手術,狀態未必能還原,所以適切的訓練絕不可少。

第一天新生入學,他必定和家長說以下一番話:「我做校長做得幾好,也不能代替家長的重要性,在家中為小朋友做訓練、活動是必須的,學校與家長間是合作關係,不能依賴其中一方。我一定會幫大家,但你們都要幫自己,否則學生18歲後畢業接回家,你們只驚訝子女是一個陌生的成年人。」

學員有機會參與「乘風航」,是全港首個為弱能年輕人而設的海上訓練計劃。(被訪者提供)

無窮創意的校長

家有智障兒,家長壓力非淺,羅啟康做校長時,關顧對象除了學生也毋忘家長。他另一身份是花藝師,有專業花藝師證書,曾與社工商量開設插花班,用花來吸引家長來中心,再給予輔導,也憑花增加參加者與家人的聯繫。

10堂插花班裏,每一堂都會為家長的作品合照,再問他作品構思的意念、送給誰,藉着小組互相分享,有參加者分享道:每次插花都全神貫注,憂慮都拋到九霄雲外,令情緒得到紓緩。

另一個特別項目,是邀請家長與另一半出席「星夜傾情」活動,放下子女,兩人共進晚餐。有不少家長即時推卻,因怕子女無人照顧,校長拍心口說找人為他們照料。出席男士必須穿西裝打領帶,女士穿裙子,有攝影師拍照,家長們都說深刻難忘,二人談心晚膳的光景已久違了。

「傾偈分享是輔導常用,但也可用不同形式。我喜歡跳出框框,想出新意幫到人。」

為人師表春風化雨,主流學校可看到學生寫感謝卡表達心意,或畢業生後回到母校分享個人成就、入哪間大學,羅啟康坦言他們的學生絕無僅有,連聖誕卡都是由家長撰寫。

「家長表達感謝老師及治療師幫忙,我已感欣喜,在他們最悲傷和失落之時,如有學生在垂危之際,我和老師們在醫院陪伴到他離世,這同行的感覺是大家一起付出,不是甚麼實質的回報、成就、光環才感到滿足,而且我是一個容易滿足的人。」羅啟康以微笑作結。

學生成年後何去何從?

適齡的智障人士經評估狀況,分派到所屬的特殊學校,然後小學、中學一條龍升學,12年免費教育都在同一學校。至於18歲後的出路,要視乎學生能力,一般會到老人院、回家住、帶返國內生活,羅啟康和一位醫生曾到老人院探望畢業學生,長時間躺在床上。「他機能唔叻,但頭腦清醒,有認知能力,除吃飯、上廁所及換片有機會郁動,但整天躺在床上。」

點擊圖片放大
+5
+4

因此家長面對前無退路,後有追兵的困境,靈實恩光成長中心見有其需求,2006年他一方面做校長,一方面兼任中心事務(當時中心設於校內,至今年9月搬到新蒲崗新會址) 。「我一人戴兩頂帽,是希望能為家長和學生多走一步,延續愛心關懷這個理念。」

因中心是自負盈虧的私人機構,中心營運每年都需要申請資助。「這完全不是一個賺錢的服務,仍然繼續的原因,我們培育照顧了十多年,成年後無相關訓練活動,過往的努力和工夫在短時間消失,有能力為何不多做一些?我在書中看過一句話:將別人的需要,看作自己的責任,這才是愛心。」

記者:周美好